English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

2000-05-30 来源:生活时报  我有话说

(一)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不断有人对世界经济发出悲观的预测。不仅对亚洲,对美国、欧洲和日本也不持乐观的预期,甚至预言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大萧条即将来临。但这种情况在1999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不少权威的研究机构,都不止一次地调高了对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期目标。而实际情况比预期的还要好:1999年世界经济增长3.3%;美国经济增长4.21%,创造了和平时期一百多个月长期经济扩张的历史纪录;欧元区国家经济回升,达到2.3%;日本经济初露曙光,扭转了负增长的局面;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受金融危机强烈冲击的亚洲五国(韩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4%,其中韩国增长10.5%;俄罗斯经济走出危机,1998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连续十几个月正增长,最困难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虽然仍有不少隐忧,但似乎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

对于2000年乃至今后几年的世界经济,我们仍然有理由持乐观的预期。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势头强劲,2000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有望超过上一年,达到4%以上。未来5-10年,全球经济仍有可能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优于前20年所取得的成绩,平均增长速度达到3%以上。

可以说,全球经济可能是以比较乐观的姿态,结束20世纪,进入21世纪的。

(二)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近年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事实:

一是北美、西欧和东亚三大经济板块占有突出地位。据1997年的统计数据,在全世界GNP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北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占28.56%;欧盟15国占28.01%,其中欧元区11国占22.45%;东亚地区,中国(包括港、台、澳)、日本、韩国占22.32%,不包括港、台、澳占20.91%,有人预计,按1998年汇率估算,到2010年,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美国将占26%左右,欧盟占27%左右,日本占11%左右,中国占5%左右。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区域性经济集团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会有所提高。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不论是当前还是今后10年,发达国家所占的比重都会比按GNP或GDP计算明显降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则会明显提高。

二是南北差距(即穷国和富国的差距)拉大。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一个不能打破贫困周期且越来越不平等的世界中,集中于工业化国家的占世界人口1/6的人,垄断了全球近80%的收入;而居住在63个发展中国家的占世界人口的60%的人,仅得到世界收入的6%,人均每天不足2美元。又有报告指出:占世界总人口20%的富人和20%的穷人的收入之比,60年代是30:1,现在已扩大到74:1。许多国家的人均收入甚至在减少。个别政治经济条件具备的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因实现跨越式发展而缩小差别,但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有继续扩大之势。发展经济和消灭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

我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上述大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

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每个国家谋求自身经济发展的努力同时并存。当前,经济全球化由于技术革命和“冷战”结束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正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实质上就是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并因此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走向全球化的阶梯,欧共体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在上述世界经济三大板块中,只有东亚尚未形成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在经济总量大的国家中只有中国、日本和韩国没有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元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结果,其顺利运行和巩固虽然尚须时日,但欧元的启动具有某种重要的象征性意义,从一个侧面预示着世界经济未来(可能是比较遥远的未来)的方向。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振兴是其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不能离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片面地讲全球化。

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互联网的发展使全球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距离日益缩短,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技术带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了条件。目前“新经济”已显示出勃勃的生命力。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兴未艾,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给像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乃至个别经济发达国家,在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风险和震荡。一种最为乐观的估计是,根据经济长波理论,80年代末期兴起的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革命,会有30年左右时间的生命周期,使世界经济在2020年之前有可能保持快速增长。局部性的波动和危机难以避免,但不大可能出现全球性的剧烈波动和危机。

跨国公司的实力日益扩张,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断增强。这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表现,也是其必然结果。据统计,目前全世界4万家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总产值的40%,贸易量的60%,直接投资的70%,境外投资的90%,研究开发的80%。跨国企业并购和重组之风愈演愈烈,1990年企业并购金额为4000亿美元,1999年增加到3万亿美元。跨国公司在引起投资方式变化的同时也加深了国际分工,在密切国际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有评论说,在政府作用被削弱的同时,跨国公司的权力在膨胀,越来越像政府。发挥国际经济组织在规范和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中的作用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但其作用的膨胀在某些方面制约了政府的正当权力,甚至侵蚀着国家主权,使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保存民族优良传统和选择适合自己国家发展道路的努力面临挑战。国际经济组织需要进行改革,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以保护其正当的权益。

(四)

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仍然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问题,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人们有理由对世界经济前景乐观,但不能高枕无忧。

国际形势的发展时有曲折起伏,总体上趋于缓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由“冷战”结束而引发的大国关系调整仍在进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继续在曲折中发展。这些是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与此同时,局部战争和冲突增多,世界范围内军控和裁军势头减弱。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少数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实力,以“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挑战以各国平等和不干涉内政原则为核心的现代国际关系准则,给世界带来严重不安。民族和宗教问题突出,一些国家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是对国际形势具有破坏性影响的因素。如上这些都是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起来的。由于世界经济贸易规则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更多地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作为这些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处于不利地位,贸易条件恶化,国际竞争力下降。新的技术革命和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的调整甚至加剧了这种状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整个世界带着有史以来最悬殊的贫富差距进入了21世纪。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缓解,很可能导致政治、经济与社会危机,不仅对发展中国家不利,对世界经济发展不利,对于发达国家最终也是不利的。

世界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增多。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一国经济波动很容易影响他国。观察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金融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领域。国际金融监管体制不适应金融自由化迅猛推进的步伐,金融投机猖獗,金融风险增加,再次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能排除。日益超越实体经济而自我循环的虚拟经济的膨胀,增加了金融和经济风险。居世界经济主导地位的美国经济所难以避免的波动,会对世界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给许多国家,特别是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风险,增加了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资源、环境、人口以及打击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等迫切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但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对自己有利的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无视世界的多样性,企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强加于别人,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往往不切实际地用自己的“环保标准”、“劳工标准”或者其他标准,限制发展中国家发挥其比较优势。其必然结果是弱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地位,不能不遭到抵制和反对。西雅图会议不欢而散就是新近的一次教训。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为了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主权平等和世界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长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